本报通讯员 郑传海 陈林华 臧铭晶
前不久,从全国第五届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组委会传来消息,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公司一举捧回3项大奖。该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刘文波领到高铁接触网装备智能化成果二等奖证书后,心生感慨,“还是‘九龙聚力’的攻关力量大,如果单纯依靠哪一个创新工作室或部门,这项重大攻关课题根本无法完成,更不要说进行6次迭代升级了。”
“九龙聚力”,破解重大难题
高铁接触网是向电力机车提供电能的输电系统,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和基础等4部分组成。在它们共同作用下,把牵引变电所的电能输往电力机车,保障行车稳定。
我国刚开始建设高铁时,这项技术主要依赖从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引进。2015年,当时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把《新型高速铁路接触网装备技术研究》列入攻关课题,2020年8月,又把“推进工电技术装备标准化、简统化”“发展智慧工地等智能建造装备技术”纳入《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
2017年,该公司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受领《新型高速铁路接触网装备技术研究》课题后发现,这一课题在国内外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仅靠某个创新工作室的力量根本不行,便把公司9个创新工作室和技术工艺部、质量管理部、生产保障中心纳入攻关体系,形成联合攻关的强大矩阵。同时出台“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与职能部门和车间协同攻关暂行办法”和“后勤保障服务暂行规定”,确保科研攻关顺利实施。
该公司技术工艺部、质量管理部、生产保障中心等部门在确保车间生产正常运转的同时,全力配合9个创新工作室围绕腕臂预配智能化装备研发进行攻关,仅涉及腕臂零部件的设计图纸,就进行了近百次修改,完成的成品图纸就有20多张。
不放过一个马虎眼
在研制过程中,他们先是遇到腕臂预配零件扭矩偏差大。经过多轮检查才发现,是机器人拧螺丝装置空拧时,扭矩值百分比有周期性波动现象。研制团队便分头行动,最终将实际扭矩与理论扭矩误差缩小到3牛顿米以内。
开始批量生产时,还是存在偏差问题。大伙便一头扎进车间,一边查找原因,一边做衰减实验。原来是拧紧装置安装扭矩传感器从动齿轮轴工作时,存在偏心运动摩擦装置壳体,导致电机扭矩过载报警,无法继续拧紧。他们又重新设计改造方案,对机器人拧紧装置进行改造,直到误差恒定缩小到范围值以内。
说起攻关团队的辛勤付出,该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时海洋介绍,面对一道道难题,攻关团队咬定目标不放松,在大半年时间里,大家吃住在办公室或车间,每天两眼一睁,不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图纸和计算数据,就是分析程序,忍着高温在车间里组装调试和路演......
腕臂预配迈入智能化
面对取得的成果,他们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对第5代智能腕臂预配装备使用情况调研基础上,又开始进行迭代升级。
“结合第5代智能腕臂预配平台使用情况,我们再次进行优化,实现了测量、计算、预配和安装全域智能化,智能化整体功能进一步提升。”该公司研发中心(装备中心)负责智能装备业务技术部分的研发工程师吴晓波介绍。
据了解,除了拥有以上优点,迭代升级后的装备还契合现场施工管理的特点,便于搬迁转场、安装调试,操作更简单、安全性更稳定。从原来可以生产3种不同规格型号腕臂,增加到了4种,安装效率提升了60%,劳动强度降低了50%,预配精度控制在毫米以内。在信息化和自动化方面,这款装备的优势也特别明显,腕臂预配生产数量表格下载、生产信息存储和上传、全程追溯和信息化管理等全都做到自动生成。先后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16项,其中3项成果被授予发明专利,9项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4项授予外观设计专利,填补了我国高铁接触网智能化预配的空白。
该公司总经理储文平介绍,随着简统化腕臂推广使用最靠谱股票配资平台,我国高铁接触网零部件也由原来的7种,缩减到4种;规格型号由德国、日本、法国和我国生产的不同制式,统一到目前的一个设计标准,补齐了我国高铁接触网规格型号、制式和简统化方面的短板。
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开户_实盘配资网站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