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11 月 4 日,纽约迎来历史性时刻,民主党候选人祖赫兰 · 马姆达尼以超 50% 的得票率当选纽约市长。
这位公开自称"民主社会主义者"的市长,诞生于被誉为"资本主义大都会"的纽约,并非偶然事件。它是美国正在涌动的第四波"马克思热潮"最具标志性的体现,也是理论照进现实的一次强力印证。
今年 5 月,历史学家安德鲁 · 哈特曼出版重磅新书《卡尔 · 马克思在美国》,书中称美国正在经历第四次"马克思热潮",指出"如今美国人对马克思的关注度之高,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未曾有过,甚至可能自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都是罕见的"。

马姆达尼在纽约赢得市长选举后发表讲话。
美国的第四波"马克思热潮"。与历史上"镀金时代"、"大萧条"和"新左翼"运动时期的三次热潮一脉相承,第四波"马克思热潮"同样是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的镜像反映,并在政治、社会、文化领域展现出强大张力。
政治领域,进步派持续"左转"。美国左翼持续"左转"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显著改变了美国传统政治光谱,社会主义议题获得了冷战以来最广阔的讨论空间。
"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DSA)是推动这股浪潮的核心引擎之一,该组织近年成员数量爆炸式增长至近十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年轻人,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左翼生力军。
与建制派左翼相比,DSA 以及伯尼 · 桑德斯等进步派力量在竞选纲领中更强调阶级平等与经济正义,带有更强烈的斗争色彩。
虽然尚未掌握国家权力,但 DSA 等左翼力量已经成功将大幅提高最低工资、免除学生贷款、"绿色新政"等核心议题带入美国主流政治的辩论场。这些主张本身虽然并非纯粹的马克思主义方案,但其背后对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挑战、对国家宏观调控的提倡、对社会公平的追求,都清晰地反映了左翼思想的强大渗透力。盖洛普民调显示,2024 年超过一半的民主党人持自由派或进步立场,创下历史新高。有预测甚至认为,到 2028 年,民主党选民对左翼路线的认同将超过中间温和路线。社会领域,青年与工人觉醒。马克思主义在年轻一代与工人群体中的影响力正日益深化。YouGov 民调发现,全美 43% 的成年人对"社会主义"持正面看法,在 18-29 岁的年轻人中,这一比例高达 62%。Z 世代(1995-2010 年出生)年轻人对资本主义的支持率从 66% 下滑到 51%,而中年一代对社会主义的支持,则从最低时的 28% 上升至 39%。
工人阶级的动员水平也在快速提高。2024 年,美国工会会员人数增长 23%,亚马逊、星巴克的基层工人以"我们创造的价值去哪儿了"等口号重建工会,罢工中抗议者直接引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打出"资本不能凌驾于人之上"的标语。
马姆达尼的当选正是这种变化的有力证明。他对社会主义的坦率拥抱非但没有"吓跑"选民,反而成为核心亮点,其竞选团队中 78% 的志愿者来自服务业工会,在纽约皇后区、布鲁克林等工人聚居区更是获得了 70% 以上的压倒性支持。

各年龄段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同趋势,深绿色线是"资本主义",浅绿色线是"社会主义"。
文化领域,学术与大众共振。美国思想界对马克思的研究也持续升温,并与大众文化产生强烈共振,从"书斋理论"逐渐发展为"行动指南"。
除了安德鲁・哈特曼出版的专著《卡尔・马克思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也再版了《资本论》第一卷,这是半个世纪以来第一个新的英译本,旨在呈现" 21 世纪的马克思"。网络上"终于看懂了我的工资去哪儿了"成为高频热评,"剩余价值""异化劳动"等成为社交媒体热词。
社会学家维韦克 · 奇伯 2023 年出版的专著《阶级矩阵》,更以马克思主义批判部分知识分子放弃对阶级问题的现实思考、片面专注"文本与话语分析"的倾向,重新强调阶级史观与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学术层面的理论回潮,迅速在大众文化中激起涟漪。
TikTok 上解释"剩余价值"获百万点赞,"社会主义"标签浏览量超过 10 亿次,#Marxism(马克思主义)话题的热度持续上升。青年一代在校园、地方政治、社交网络中,开始熟练运用马克思的语言表达困境,喊出:"我们创造价值,他们拿走利润。"

安德鲁・哈特曼的专著《卡尔・马克思在美国》。
新一波"马克思热潮"为何出现?美国第四波"马克思热潮"的涌现,源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与美国社会长期结构性困境的共振。美国愈发严重的经济不平等、政治极化等问题,使得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异化劳动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日益成为理解现实的"诊断工具"。
经济困境加剧。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经济深陷增长疲软与长期通胀的双重困境,加之阶层固化、人工智能冲击等问题,多数美国年轻人都认为自己不可能比父母辈生活得更好,因此产生了经济与心理上的"双重剥夺感"。
作为资本主义金融中心,纽约尤其深陷生活成本危机,房租上涨速度远超工资增速,公共交通与基础设施长期资金不足,贫富差距达到历史极值。而特朗普政府对美国民生问题无感无力,在关税战、移民、减税等议题上的决策,让通胀和失业问题雪上加霜,其空洞的竞选口号与选民的现实感受间形成了巨大落差,愈发招致民意反弹。
民主党则长期远离大众关切的民生等"餐桌议题"、沉迷"抽象文化议题",导致其失去了部分基层选民的支持。以马姆达尼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者,把政治话语重新带回"经济公平"与"阶级正义"上来,成为其获胜的关键。
马姆达尼精准切中了教育、交通、物价、住房等民生痛点,以"降低工人生活成本"为竞选纲领,承诺 6 岁以下儿童免费托育、公交车免费乘坐、提高富人与企业税率,从而赢得了纽约工薪阶层、年轻群体的广泛支持。

马姆达尼胜选海报:"社会主义赢了!"
政治极化失能。
当前,美国政治极化与治理失效愈演愈烈,民粹主义与"否决政治"盛行,两党恶斗、政府停摆、联邦与地方对抗,导致重大政策议程频频陷入僵局。
此外,资本对政治的深度渗透,使得特殊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政策制定偏向精英阶层,普通民众诉求难以得到回应。
盖洛普最新民调显示,民众对国会的支持率已下跌至 15%。另一项民调则显示,超过 60% 受访者认为,民主、共和两党并不关心普通民众切身利益。
美国民众对美式民主的信任显著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马克思做出的"国家是阶级统治工具"论断。这种"信任危机"推动更多人思考制度替代的可能性。

此外,社交媒体的兴起,也让马克思主义传播得更快更广,不仅起到了打破意识形态"信息茧房"的作用,也再次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感召力。
在美国的社交媒体上,年轻博主尝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解释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剥削理论等内容,甚至制作短视频表达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而 Z 世代年轻人受冷战时期对共产主义负面宣传影响较少,不会谈"马克思"色变,在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后,越来越将其视为可以认真考虑的选项。
尽管美国政坛目前仍然是民主、共和两党独大,但马姆达尼的胜选无疑表明,"马克思热潮"正在深刻影响美国的政治版图。
这场席卷美国的思潮,再次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正如哈特曼所说:"只要资本主义持续存在配资咨询平台,马克思就不会被杀死。"
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开户_实盘配资网站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