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已经转过来了,交满十年了,临到退休却说我没有资格?社保中心自己办理的转移手续,现在却反口不承认!” 北京的张女士最近愁得头发都白了,辛苦打拼了十几年,本想在北京退休好好享福,结果临到头却遭遇了冷水正规配资平台推荐,打官司涉及一审二审都败了。她到底遇到什么套路?社保转移的背后,又藏着多少普通人根本没察觉的“陷阱”呢?
这事得从 2001 年慢慢说起。当年张女士在河北昌黎县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干活,谁知道公司突然就倒闭了,实在挺不住,就跟她签了份无限期放假的协议。协议写得很清楚,公司每月发 120 元生活费,工会还帮着交养老金,放假期间她可以自己找点活儿赚点钱补贴家用。那会儿,这协议算是给了点保障,张女士心里总算有点底,就想着到大城市闯一闯。
2009 年,张女士辗转来到北京拼搏,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后,就开始在北京缴养老保险。这一交就是十几年,眼看着快到退休年龄,她想着北京的退休待遇比老家要好,就打算把老家的社保转过来,凑个完整的缴费记录。到2021 年,她专门跑了趟朝阳区社保基金管理中心咨询,工作人员说可以办理转移手续,还能在北京退休。一听这消息,张女士高兴得不行,赶紧按照流程办妥,把昌黎的社保关系转到北京,连两地重复缴纳的部分按规定退了,还和原单位正式解除了劳动合同,就等着 2024 年办退休手续。
谁能想到,到了2024年,张女士满心期待地申请退休时,朝阳社保中心竟然发来一份告知单,告诉她不能在北京退休。她一听当场都懵了:她原本是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直到2021年才跟原单位解除了关系,而且年龄也超过了规定,咋还能在北京退休?“我在北京交了十几年社保,转移手续也是你们批准的,现在说不行就不行?” 她又气又急,觉得自己完全符合条件。社保中心要是当时觉得不符合,根本就不该帮她办理转移,现在倒好,反倒让她左右为难。
多次协调无果之后,张女士只得选择法律途径维护权益,把朝阳社保中心告上了法院。到2025年3月的一审开庭时,张女士坚持自己的观点:她在北京缴了十几年的社保,户口所在地的社保也已经转过来,完全符合在北京领取养老金的资格。她觉得社保中心的认定让她既不能在北京退休,又无法在老家办理手续。可是,朝阳社保中心辩解说,张女士在2021年解除劳动关系时已经超过40岁,根据规定,在北京只能开设临时账户,不能在本地退休,只能把户口重新转回老家。
法院的一审判决让张女士觉得挺失望的:虽然朝阳社保中心给她开了个非临时账户确实有错,但认为她不满足退休条件也没啥问题,驳回了她的诉讼请求。她不甘心,提了上诉,可是11月5日拿到的二审判决书,依然维持原判。法院指出,张女士之前的单位是机关事业单位,她应该是在参加工作时就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可她在解除劳动关系时已经超过40岁了,这也和北京的退休政策不符合。
事情一曝光,网友们都议论纷纷。有个网友就说:“社保中心自己出错,凭啥让咱百姓买单?缴费十几年说不算就不算,太不讲理了!”还有人抱怨:“政策这么繁琐,普通人怎么能懂?咨询的时候说得挺好,结果到最后却反悔,这不是坑人吗?”也有人提醒:“我以前办社保转移时,特意跑了三趟,问得很清楚,还录了音,就是怕出啥差错。”
其实,张女士遇到的问题,很多人可能也会碰到。按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男性到了50岁、女性满40岁之后,在新城市参保,只能开个临时账户,就算缴了十年,也没法在当地退休,养老金只能回到户籍所在或其他符合条件的地区领取。北京实景律师事务所的李晶律师表示,那时候国企改革改制挺多,像张女士这种情况不少,原单位还会保留养老保险,自己跑外地打工,容易出现重复缴费或转账上的争端,特别是像事业单位身份的人,政策认定就更严格了。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的姚均昌律师也指出,各地社保政策执行的标准有所不同,档案的记录和身份的确认这些细节都可能左右退休审批的结果。像张女士这种情况,事业单位的身份是个关键点,她本应在进入企业工作时就转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正规配资平台推荐,但一直到2021年才解除了原单位的关系,正赶上年龄红线。更为头疼的是,她老家的社保已经迁到北京,现在要想把它迁回去非常困难,最坏的情形可能只是退保,把自己交的钱领回来,而之前单位缴纳的统筹部分就没了。
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开户_实盘配资网站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