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甲亢姐说得很直白,当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在一次AI大会上直言“中国将赢得AI竞赛”时,整个会场都惊讶了。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从始至终没有提到“印度”这个国家一句话。
这不是他忘了提,而是因为印度根本不在全球AI竞赛的视野里。
甚至,连象征性地提一句印度都不值得。在如今的AI竞赛中,有的国家已经投入了重兵,有的则在忙着掀翻桌子,还有的……根本连比赛的资格都没有。
展开剩余84%到了2025年11月,英伟达的市值已经突破了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唯一达成这一成就的公司。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商业成功,更代表着“硬科技霸权”的真正象征。黄仁勋作为CEO,应该是准备庆祝的时候了吧?但他没有这么做。
反而在全球的注目下,他发出了一个警告:“中国才是AI竞赛的真正赢家。”
他说的不是“可能”,也不是“有机会”,而是非常确定的语气,明确地预言了未来。
在那边他说“中国肯定会赢”,而在这边他又强调“美国会输”。他这样说,并不是为了讨好谁,而是因为他对全球趋势有了非常明确的判断。
那为什么黄仁勋会这样坚定地做出这样的判断呢?他列出了三大理由:首先,中国的能源便宜,而美国的能源贵;其次,中国大力支持AI发展,而美国的限制很多;最后,中国政府的全力扶持与美国政客的内斗形成鲜明对比。
如果只看第一个理由,就能看到英伟达的困境。作为芯片公司,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损失已经非常严重。中国的多个地方政府,从贵州到内蒙古,再到甘肃,都出台了能源补贴政策。只要使用国产芯片,电价能便宜50%。
中国对产业逻辑的理解非常深刻,尤其是对芯片行业。芯片企业最害怕的两件事,一是没有生产场地,二是没有足够的电力。特别是AI芯片企业,训练大模型和处理海量数据时,中央控制服务器几乎能烧掉公司所有的资金。
如今,中国在这方面做出了精准的政策扶持,给国产芯片企业提供了巨大的电力优惠。而对于进口芯片,照常付费,没有任何折扣。
这种精准的补贴政策究竟有没有效果呢?答案已经出来了。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公司纷纷将AI部署转向国产芯片平台。我们正见证着一场“国产AI基础设施的大洗牌”。
这种政策对英伟达造成了多大的打击呢?黄仁勋亲自承认:“因为失去了中国市场,我们损失了170亿美元的收入。”
这170亿美元不是小数字,相当于英伟达全球AI收入的一大部分。当这一部分收入被切割掉,黄仁勋自然会感到非常焦虑。
他甚至亲自找到了特朗普,希望美国能够放松对中国的出口禁令,但遭到了拒绝。这也反映了美国自己都不清楚如何应对这场AI竞赛。
美国表面上对中国进行制裁,实际上却在推动中国加速自研芯片、自主能源和自建生态系统的进程。
从长远来看,美国的制裁并没有真正“掐住”中国的喉咙,反而倒逼中国加速技术突破,创造出了一个自主替代的体系。
目前,中国在AI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优势:全球最多的AI专利(占全球总数的70%)、全球AI论文引用数22%(美国只有13%)、以及完整的数据中心和工业部署体系。
这不是“卡脖子”能够轻松解决的事情。中国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建设自己的技术优势,并且在技术领域稳步前进。
美国的制裁只会加速中国的自主化进程,并为未来技术的发展铺平道路。
从商业角度来看,黄仁勋清楚地指出:“AI芯片不仅仅是生意,它是下一个工业时代的基石。”
谁控制了芯片,谁就主导了AI生态。谁主导了AI生态,谁就能占据未来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过去几十年里,芯片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美国手中,像英特尔、高通和英伟达这样的公司不断崛起。然而,现在这种局面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正利用国家级项目的力量,在平台科技领域打出一张战略牌。
那黄仁勋为什么没有提到印度呢?这不是忘记,而是因为印度的存在感在这场全球AI竞赛中几乎为零。
一个没有芯片制造能力、没有稳定电力系统、也没有大规模AI生态的国家,依靠着成千上万的小外包公司来写代码,这根本无法称得上是一个AI强国。
印度的网民纷纷抱怨:“黄仁勋怎么不提我们?我们明明是IT大国!”
然而,AI是一个涉及硬件、算力、模型调度和政策推动的综合领域,光靠软件的研发,是无法进入这个竞赛的。真正的技术竞赛是大国博弈,印度的AI在这些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
黄仁勋为何如此坚定呢?因为他看到,中国的AI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研发阶段,而是已经全面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今天,你走在中国的工业园区、智慧校园、智能交通系统中,AI技术已经深入到了各行各业的基础层。而在美国,连一部完善的AI法规都要争论几年,印度更是连一个算力中心都还没有搭建起来。
技术发展的曲线是指数型的,虽然起步晚一点可能还能追赶上,但如果在关键的拐点上走错一步,那就永远也赶不上了。
现在,中国的AI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力的阶段,而美国则进入了自我束缚的困境,印度还在低头等待。
作为一个身处技术核心的CEO,黄仁勋比任何政治人物都更加清楚AI竞赛的当前态势。如果连这些都看不清楚,那就不配谈论未来的科技竞争。
中国正在走一条渐进式的AI崛起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大公司协同、民用落地。这条道路已经铺设完毕,未来的赛道将是中国的主场。
现在的中美AI对决,实际上是“谁先抢占未来20年的底层技术架构”。谁能先突破芯片、能源、算法这三座大山,谁就能握住现代工业的钥匙。中国正在三条主线同步推进。
我们必须继续将资源投入到深科技领域,哪怕短期内不一定能盈利,但未来十年,谁掌控了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谁就将建立起未来工业的帝国。
总结
中国已经不再是AI赛道上的后来者,而是已经搭建好赛道、培养好人才、制定好规则的领先者。
黄仁勋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并毫不犹豫地说了出来:真正的AI竞赛,印度没有资格参与,美国如果不及时止损,将会无路可退。
中国正在加速奔跑配资头条官网,向着终点快速迈进。
发布于:天津市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开户_实盘配资网站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